让冰雪“冷资源”释放“热效应”助力地方经济腾飞
随着冬季旅游的不断升温,冰雪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,正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宠。各地纷纷利用自身的文旅资源优势,推动冰雪经济的发展。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旅游市场,更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据报道,哈尔滨2023—2024冰雪季,共接待游客8700多万人次,同比增长300%,实现旅游收入1248亿元,同比增长500%。在此,要为那些将冰雪冷资源转化为热效应的地方点赞,他们的创新与实践无疑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。哈尔滨的冰雪旅游火爆出圈,带动了东北旅游,也带动了冰雪经济的振兴。
冰雪资源,对于许多地方来说,或许曾被视为冬季的“累赘”。然而,如今这些看似寒冷的冰雪,却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“热引擎”。从滑雪场的建设到冰雪节的举办,从冰雪旅游的推广到冰雪文化的挖掘,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冰雪经济的新路径。这些努力不仅让冰雪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,更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。
在冰雪旅游的推动下,地方的交通、住宿、餐饮等相关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许多地方的特色美食、民宿、交通设施等都因为冰雪旅游的兴起而得到了提升和改善。这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、舒适的服务,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。
除了经济上的效益,冰雪旅游还会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带来了的交流与融合。在冰雪旅游项目的开发中,使得冰雪旅游不仅仅是简单的赏雪、玩雪,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体验。在举办冰雪节、冰雪运动会等活动中,可以拉动来自不同地方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汇聚一堂,共同感受冰雪的魅力,不仅提升了冰雪旅游的品位和内涵,也增强了游客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,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,也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
当然,要让冰雪冷资源真正发挥热效应,还需要在多个方面下功夫。一方面,要不断提升冰雪旅游的品质和内涵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旅游品牌,包括滑雪、滑冰、雪地摩托等传统项目,以及冰雪节庆活动、冰雪文化展示等新型体验项目。同时,结合当地特色资源,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雪旅游线路和产品。另一方面,利用短视频、公众号等多种媒介渠道加强冰雪旅游的宣传推广,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,提高冰雪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同时,在开发冰雪旅游资源的过程中,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。要注重冰雪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,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和管理,确保冰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,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。
合理利用文旅资源优势,让冰雪冷资源发挥热效应,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。希望拥有“冷资源”的地区能够立足当地实际,继续加强冰雪旅游的开发与建设,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、便捷的旅游服务,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贡献更多的力量。(乔智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