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政商新闻资讯门户
网站首页 | 邮箱:zszxnews@163.com
安徽|北京|重庆|福建|甘肃| 贵州|广东|广西|海南|河北| 河南| 湖北|湖南|黑龙江|江苏|江西| 吉林| 辽宁|内蒙古|宁夏|青海|山东| 山西| 陕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新疆| 兵团| 云南|浙江
教育·科技

解码“新质生产力”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

2025 03. 15 14:58:20 文章来源:中廉导刊 责任编辑:果实

“新质生产力”已经成为发展关键词。在广东佛山,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92台/万人,超过发达国家水平;在贵州深山,FAST天眼累计发现900余颗新脉冲星。这些创新实践揭示:培育新质生产力,正在重塑中国经济发展坐标系。

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内核。合肥“量子大道”集聚20余家产业链企业,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创新闭环;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培育出50个一类新药,诞生全国15%的获批创新药。这些案例表明,突破"卡脖子"技术需要构建"热带雨林"式创新生态,让高校的"最先一公里"与市场的"最后一公里"无缝衔接。在创新维度上,要构建"基础研究+技术攻关+成果转化"的全链条创新体系;在产业维度上,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;在制度维度上,要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。

产业焕新需要“双轮驱动”。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实现95%零部件本土化,带动长三角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;山东海尔卡奥斯平台赋能5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,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%。这种"链主引领+数智赋能"的模式,正是传统产业跃升的密码。新质生产力不是推倒重来,而是让老树发新枝。要创新生态体系,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;产业培育体系,建立"链长制"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;政策支持体系,完善人才、金融、土地等要素保障。同时,要注重区域、产业、主体协同,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,促进不同产业融合发展,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格局。

制度创新是深层支撑。海南自贸港试行“承诺即入制”,企业设立最快2小时办结;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"专精特新"孵化器,146家企业获得直接融资支持。这些改革实践印证:破除体制机制障碍,才能让生产要素像泉水般自由涌动。当数据确权、绿色金融等基础制度不断完善,新质生产力就能获得持久动能。把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,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;把数字赋能与绿色发展结合起来,推动产业数字化、绿色化转型;把扩大开放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,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创新能力。特别是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,要注重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,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转变,增长动力向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转变。

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与碳中和战略交汇的今天,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更高效、更清洁、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向。从“奋斗者”号深潜万米到“复兴号”驰骋雪原,从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%到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,中国正在用创新实践回答时代之问。当每个创新主体都成为价值创造者,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。(章丁文)

政商热榜
最新发布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政商在线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[京ICP备2024090867号-2]  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190328   投稿邮箱:zszxnews@163.com 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电话:010-57190328
Copyright ©1999-2025 zsnews.org.cn. All Rights Reserved